庐山会议,韩先楚私下说话尖锐,只有他和朱德敢于冒险看望彭德怀

1959年,庐山会议期间,韩先楚私下说话尖锐。敢于冒险探望彭德怀的只有两个人,一个是朱德朱老总,一个就是韩先楚。
杨得志和韩先楚是一对老战友、老搭档。1938年,杨得志担任八路军344旅代旅长的时候,韩先楚是他手下的一名副团长、团长。解放战争时期,由于工作的需要,二位分道扬镳。杨得志转战于华北、西北战场,杨得志最后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。韩先楚跟随林彪来去了东北战场,他数次行动迅速果断,往往让敌人目不暇接,人送外号“旋风司令”,后来,他也当上了第12兵团的副司令员。
1950年,在韩先楚的再三坚持下,韩先楚率领部队提前解放海南岛。得到海南岛顺利解放的消息,杨得志由衷地感叹:“这个韩先楚真有本事,指挥木船,打垮了军舰。”

1952年4月,杨得志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,奔赴朝鲜战场。韩先楚回国休整,接替杨得志出任第19兵团司令员。二人可谓是来了个对调。
1954年,朝鲜战争结束后,杨得志回到国内。紧接着,杨得志就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,并出任该院战役系主任。这个时候,韩先楚也在上级的安排下,进入了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。
在南京军事学院的这段日子里,是杨得志和韩先楚接触最多的一段时间。他们既是老战友,又是新老上下级关系,又相互佩服欣赏,于是,他们经常是形影不离,无话不谈。他们之间的感情,日渐浓厚。
1955年,全军大授衔,杨得志和韩先楚都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。也是在这一年,杨得志出任济南军区司令员。1957年,韩先楚出任福州军区司令员。

1959年的庐山会议,杨得志、韩先楚、许世友都是后来才去的。当他们赶到的时候,气氛已经相当紧张了。每天开过会,吃过晚饭之后,杨得志、韩先楚等人一起散步。他们边走边聊,气氛相当压抑,每个人的心中都很忧虑。
韩先楚在说话的时候,经常是忿忿不平,指名道姓对那几个人表示不满,言语相当尖锐。众人听了之后,不敢搭话附和,但全都心中暗自佩服。
一天晚上,韩先楚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去彭德怀的住处,看望落难的彭总。他去的目的,主要是为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,并对彭总表达了慰问。彭总当时很感动,他觉得韩先楚这个太实在了,别人都不敢来,就他敢来。
韩先楚去看望彭总的这件事,他并没有偷偷摸摸地去,好多人都知道。杨得志等人,打心眼里,佩服韩先楚的为人。

在会议期间,韩先楚总是呆呆地坐在那里,默不作声。真到了不得不发言的时候,他也不肯说一句对彭总不利的话。
后来,杨得志在回忆录里评价韩先楚在路上会议上的表现:韩先楚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员实事求是、坚持真理的高贵品质。
让人非常意外的是,韩先楚在庐山会议上的表现,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仕途。会议之后,他回到福州军区继续当他的司令员了。
1973年,毛主席一声令下,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,韩先楚从福州军区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。在兰州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,他顶住了一股“黑风”。
1976年,在兰州军区党委会上,围绕要不要在部队点名批判邓小平的问题上,大家产生了分歧。韩先楚顶住压力,一锤定音,不能批判邓小平。为此,江青咬牙切齿地说道:“军队中有两霸,一是许世友,二是韩先楚。”

曾经有人问过许世友,“许司令,在中国众多的将领中,你最佩服谁?”许世友:“韩先楚。”又问:“为什么吗?”许世友,“胆大,有勇有谋。”
1986年,韩先楚因病在北京去世,享年73岁。第二年,他的骨灰被安放于他的家乡,湖北省红安县烈士陵园。
纵观韩先楚将军的一生,在战斗方面,他勇猛无比,身先士卒,行动迅速,赢得了“旋风司令”的美名。在重要关头,他思想敏锐,当机立断,当仁不让,敢于承担责任。定边战役是一例,解放海南岛是一例,坐镇志愿军38军是一例。在为人方面,他光明磊落,胸怀坦荡,仗义执言,敢于坚持真理,正气凌然。
这个世界,从来就是锦上添花的多,雪中送炭的少。在庐山会议期间,只有两个人敢于探望落难中的彭总,一个是朱德,一个就是韩先楚。难能可贵,难能可贵,难能可贵!